《漢內克的導演秘密》:畫龍紀  

作者:藍祖蔚 ◎影評人/資深媒體人

一部以大導演之名而拍的紀錄片,究竟要如何滿足影迷,才不負期待?確實是個大工程。《漢內克的導演秘密(Michael H. Profession: Director)》提供了有趣的省思。

能夠在大導演的創作巔峰,看見一部以他為名的紀錄片,確實可以提供不同的觀點來了解這位大導演,Yves Montmayeur執導的紀錄片《漢內克的導演秘密(Michael H. Profession: Director)》,來得即時,也確實提供了有趣的切入點。

Yves Montmayeur曾經形容當年在某個影展場合看完漢內克的《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時,觀眾的心情都很沈重,沒有人敢上前找漢內克聊天,深怕人如其片(怪人才拍得出怪片),他就一個人靜靜坐在咖啡座上,只有他鼓起氣上前聊天,才結為朋友,才有緣得以來到拍片現場紀錄他的工作實況。

解謎,其實是一般電影導演紀錄片必需面對挑戰,仰慕這位導演,才會想要看有關他的紀錄片,如果沒有獨到觀點與內幕視野,就不能滿足期待,從這個需求點出發,Yves Montmayeur做了兩個選擇:首先,大量剪輯了漢內克的過去作品,既有對照,亦有引領功能(對於熟悉漢內克作品的影迷而言,那是一次郷愁的召喚,對於初入門的影迷,則是一次畫龍點睛式的導覽);其次,有限的訪談及難得的片場巡禮,雖只揭開了半襲面紗,卻也得窺部份容顏了。

《漢內克的導演秘密》最重要的真人論述來自於漢內克的那段「演奏家」告白,他小時候練過鋼琴,後來卻輾轉改任編劇,進而導戲,他用演奏家的養成來比方導演的功力,其實有著醍醐灌頂的功能:「演奏家都要勤練才能成為大師,電影人亦要勤練,我們都只是工匠,能不能成藝術?天知道。」懂得電影技術,時時勤練,才有駕馭可能,才能雕琢珠玉,這麼簡單的道理,卻不是那些只在戲院裡看電影就以為自己是電影達人的半調子影迷可以理解的。

但是光只有說道理,不如讓人看見,《漢內克的導演秘密》接下來就引領觀眾看見漢內克怎麼拍出《愛.慕》那場經典噩夢戲。那是漢內克親自示範開門,見到了廢棄樓層,轉身就踏進水裡的「風燭殘年」象徵戲,Yves Montmayeur先讓大家看見了漢內克的導戲神采,想做演員卻沒做成的他,總是會精準地告訴演員他想要達到的效果,從他的示範到後來男主角Jean-Louis Trintignant的親身上陣,精準到有如原件拷貝的複製重現,就可以想見拍戲現場的工作壓力,無怪乎Trintignant在受訪時會抱怨:「大家都知道最好別惹毛了導演,拍戲現場一點都不好玩,只有他覺得好玩,我們都很害怕,很緊繃的。」

(未完,待續...)

※ 摘錄自『藍色電影夢』,全文詳見: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3/05/post-2635.html

 

arrow
arrow

    sw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