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追尋─《我為琴狂》.jpg 

作者:葉伶芳

每一部鋼琴所彈出來的DoReMiFaSo在我們聽起來可能都一樣,可是在某些愛樂者耳中,就是不一樣。德語片《我為琴狂》(Pianomania 2009)是一部紀錄片,這部電影正是告訴我們,為什麼即使是同一部鋼琴,在不同的條件和狀態下,它彈出來的琴音就是不一樣?

每一個在卑微的工作,其實都可能有著人們出乎意料的偉大。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調音師並不是一個多麼充滿光環的工作,但維也納首席鋼琴調音師史蒂芬‧克努佛(Stefan Knüpfer)憑著個人追求完美的熱情、執著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硬是為這份工作添上了光彩。

這部電影正是紀錄了他與多位世界知名鋼琴家合作的故事和過程,以及他如何滿足不同演奏家各自不同的琴音要求,而圓滿達成任務的故事。由於每一位頂尖鋼琴家對琴音的要求與嗜好不同,身為一名調音師的任務,就是在演奏會的前夕,不管演奏家們對琴音的要求是如何抽象難解、嚴苛龜毛,甚至不近人情,他都必須全力以赴,不擇手段調出令演奏家們滿意的音色,以便讓這些即將在維也納演奏的鋼琴家們有一部音色狀態最巔峰的樂器。

對他來講,越是不近人性的要求,對他越是挑戰。為了應付這些挑戰,他不但得懂鋼琴懂音樂,還要懂力學和物理,有時像工匠,有時像魔術師,有時又像物理學家,總之,只要能夠完成任務,怎樣都行。

電影的有趣之處同時紀錄了不同頂尖演奏家的不同嗜好,例如華裔鋼琴家郎朗,和其他人比起來,他的要求顯然不太挑剔,演奏起來卻充滿熱情,彈到興高處簡直像起乩,十分可愛;最難搞的當屬法國鋼琴家艾瑪德(Pierre Laurent Aimard),這位老兄對琴音的要求簡直沒有人性,本片的重心就是擺在艾瑪德即將在維也納錄製一張巴哈的專輯,錄製前夕,史蒂芬如何使出十八般武藝來滿足這位龜毛大師的要求。

撇開它是一部紀錄片不談,史蒂芬的故事其實也可以當成一則勵志寓言來看:職業的榮光無分貴賤,分出高下的關鍵就在於當事人是否全力投入而已。從他的故事看來,熱情與執著,加上一點要求完美的潔癖,幾乎就是每一個稱職的工作者共同的特癥。

成功之道是一門知易行難的學問,從古到今,沒有一個成功之道是我們常人所不知道的,說起來也都很容易,不外乎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執著,加上常人所無的熱情和想像力。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很少有人做得到,因為我們缺乏這種非常人所能及的堅持與耐力。而這些,史蒂芬都做到了,這就將他與其他鋼琴調音師的等級區分開來,因為它有一種常人所不及的特質,說起來很簡單,但我們總是做不到。

 

原文出處:『馬賽克女郎│葉伶芳的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films 的頭像
    swfilms

    海鵬電影

    sw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