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剛結束的威尼斯影展,北美最大的多倫多國際影展也在本週正式開跑,而影展去年倍受矚目、奪下最佳首部電影的加拿大電影《孕轉心方向》(The High Cost of Living),本週末也趁勢於美國推出。這部由一名年僅26歲的華裔女導演黛博拉周(Deborah Chow)所執導的電影《孕轉心方向》,不僅去年在多倫多國際影展一鳴驚人,更挾著旺盛口碑、入選紐約「翠貝卡國際影展」,並成功挺進美國電影市場,堪稱另一道華人之光,該片將於下月(10/14)在台上映。
國片持續傳來好消息!已入圍「華沙國際影展」(WFF)競賽片的台灣電影《河豚》,日前又再傳出好消息,再度入圍了德國第二大國際影展「曼漢姆國際影展」(Mannheim-Heidelbe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繼續又為台灣電影持續Hold住全球影展的曝光機會。《河豚》是自全球700多部電影中脫穎而出,獲邀將在該影展的「國際觀摩」單元作放映,女主角潘之敏、導演李啟源及製片簡麗芬將於11月親赴德國出席盛會,讓國際影人再次親近台灣電影。好運接連而來!《河豚》同時也入圍了瑞士「日內瓦國際影展」(Cinema Tout Ecran)競賽片,加上之前的波蘭華沙、加拿大蒙特婁及德國曼漢姆等國際影展,《河豚》在國際影展上目前已連中四元!
黛博拉周(Deborah Chow)是去年加拿大最令人驚艷的女導演,她個人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孕轉心方向》(The High Cost of Living)花了五年時間籌備,過程中一度遍尋不著資金,令她萌生退意,甚至打算改行從醫。還好最後在加拿大女性影像協會出手協助下,才讓本片順利完成拍攝。《孕轉心方向》推出後,不僅一舉奪下多倫多影展最佳首部長片大獎、甚至入選美國紐約翠貝卡影展,讓黛博拉周由低潮到風光、堪稱李安翻版的境遇,也成了去年加拿大影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電影《黑蝶漫舞》(Black Butterflies)描述南非荷裔女詩人英格麗瓊蔻(Ingrid Jonker)的精采一生,她以詩作、為60年代飽受白人政府霸凌的黑人們發聲,讓人尊崇不已,就連南非第一任民選總統曼德拉都是她的忠實粉絲,還在就職大典上,當著全球媒體的面前、高聲朗誦其不朽名詩,並尊稱她為「南非最偉大詩人」。更讓人感動的是,瓊蔻獨生女席夢瓊蔻(Simone Jonker)也在母親過世40多年後,投身法輪功志業,毅然承襲母親致力發揚和平與人權的遺願。母女倆同為人權奮鬥的感人行徑,深深觸動了奧斯卡女導演寶拉凡德奧斯特(Paula van der Oest),於是決定將英格麗瓊蔻的烈愛狂情,以及她為人權奮鬥的動人故事拍成電影《黑蝶漫舞》。該片今年連續獲榮獲了義大利「陶爾米納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以及紐約「翠貝卡影展」最佳女主角等雙料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