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24W_Still_03_FriedeClausz

道德與哲學的命題 視覺震撼柏林奪獎

由德國女導演安娜祖荷拉貝拉賀(Anne Zohra Berrached)執導的電影《24週》(24 Weeks)以優生和墮胎之間的兩難選擇,除讓人一掬同情之淚,還具備道德的辯證及哲學的命題,震撼今年柏林影展。電影片尾有一場引產的戲讓觀者極度不忍,不僅女主角在引產過程情緒崩潰,全場觀眾也跟著大哭。柏林影后尤莉亞嫣琪(Julia Jentsch)除細膩刻畫內心的掙扎,生理痛苦也有令人揪心的呈現,演技堪稱完美。但最讓人驚奇的是,與她搭配演出的醫生,竟是貨真價實、真正執行墮胎手術的醫生,消息在柏林傳出也引發震撼!

為籌拍電影《24週》,導演安娜祖荷拉貝拉賀以長達半年時間,造訪多對在24週內墮胎的夫妻,她發現當小孩被診斷出不正常時,有九成的德國母親都會選擇在12週內墮胎,只是她們都不會對外說。在電影開拍時,為營造真實狀態,她更計畫邀請真實執行過該手術的產科醫生和護理人員來演出。但由於不少墮胎手術醫生的人身安全常受到威脅,當她終於找到一位願意拍攝的醫生時,他卻要求不被拍到正臉並且必須匿名。為消除他的疑慮,安娜索性也把自己的姓「貝拉賀」讓他在片中使用,醫生這才點頭演出。

《24週》劇情描述懷孕的喜劇女星阿思緹,發現自己懷的孩子有唐氏症,在一番掙扎後,她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但醫生之後又發現,她的孩子因為唐氏症伴隨患有心臟缺陷,一出生就得面臨一連串重大的心臟手術。幾經天人交戰之後,她決定放棄小孩,並接受引產方式來向孩子告別…。儘管德國法律為保障母體允許墮胎,至今最嚴重的道德爭論仍是胎兒究竟從何時起算是真正的人,也使《24週》成了道德、生命、醫學與哲學的討論議題。值得一提的是,為強化女主角在做選擇時的道德掙扎,片中也出現了影史上首次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的HD高清圖像,使引產的抉擇更加具有視覺震撼。

導演安娜祖荷拉貝拉賀對墮胎問題始終保持中立態度,她認為當一位女性在面對片中的極端情況時,並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爭議,最重要是能堅強做出選擇、面對選擇結果,並真誠地活出自己。國際媒體紛紛讚賞《24週》的過人勇氣,並誇讚其為「最充滿善意的電影」,【好萊塢新聞更給予五顆星高評,盛讚它「勇敢,重要,充滿情感!」。《24週》在勇奪柏林影展最佳藝術電影大獎後,又再連奪德國施威林電影節、埃姆登諾德奈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堪稱今年最具討論性的電影。

 

arrow
arrow

    sw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