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斯馬基送暖意《溫心港灣》贏第五座「芬蘭奧斯卡」導演獎
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一個歐洲影壇多產又最受重視的天才導演、製片、編劇、兼演員,也是坎城和柏林兩大國際影展的常客。在芬蘭坦佩雷大學(University of Tampere)主修新聞系的他,培養出銳利的社會觀察力及批判眼光,外加洗碗工、郵差、苦力…等工作經歷,再再使其作品流露出對社會弱勢的關懷與人道精神。1980年和哥哥米卡郭利斯馬基(Mika Kaurismäki)組成電影公司,占了芬蘭全國五分之一的電影產量,其間兩人合作的多部影片,皆獲得舉世注目及全球好評;其中,《沒有過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更是芬蘭影史「唯一」獲奧斯卡提名的電影。郭利斯馬基並在今年以新作《溫心港灣》(Le Havre)拿下生涯第五座「芬蘭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堪稱芬蘭影壇不可多得的國寶級大師!
作品與行事風格皆與眾不同的郭利斯馬基,在拍片現場永遠菸不離手,有時還喜歡喝得醉醺醺一邊導戲。他自言作品受到法國新浪潮導演—羅伯布列松(Robert Bresson)與尚皮耶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極大影響,堅持著「返璞歸真和極簡美學」,風格獨具且不乏詩意。其電影經常予人「遺世而獨立」之感、彷彿時空暫留在往昔,從不曾出現手機等任何先進的科技產物,並以略微懷舊的色澤、復古的字體,轉化成與世隔離的寓言體例。對照起郭利斯馬基的生長背景—以「Nokia手機」聞名全球的高度發展國家芬蘭—更顯對比且有趣!
然而郭利斯馬基最著名的事蹟,莫過於兩度放棄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驚人決定。當年《沒有過去的男人》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便因為抗議美伊戰爭而退出競賽;4年後,基於同樣原因,郭利斯馬基再度拒絕《薄暮之光》(Lights in the Dusk)代表芬蘭角逐奧斯卡外語片以示抗議。特立獨行的他還曾語出驚人,公開砲轟好萊塢電影帶給全球的錯誤價值觀。但隨著年事漸長,郭利斯馬基自身個性從激烈趨向溫暖,並一改過去冷冽的電影風格,在新作《溫心港灣》展現難得一見的溫暖勵志光輝。此一轉變仍廣受影評人及觀眾好評,除了榮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也代表芬蘭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更為郭利斯馬基拿下「芬蘭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六項大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