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你的身體,去感覺這部電影。」
本片述說台灣青年在紐約都市的公寓間穿梭外送中國菜順便找媽媽,與白人鄰居韋恩在半夜做擦電話亭工作的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的劇情,但在導演陳敏郎的魔法下,變化出許多不同的元素,充滿想像且需要思考的人生哲學之小品。
由黃尚禾飾演的台灣青年,騎著腳踏車工作著,他拿著女星瑪林黛德麗的相片尋找母親,看似奇怪舉動,卻是表達出異鄉人難以言喻的孤獨。畢竟不是在自願的環境裡生活,在片裡他坐在窗外孤獨抽菸,在樓梯間輕撫貓咪,回到家獨自玩起泡泡槍,外送途中亂發傳單跳起舞來,甚至臉上總是單一的表情,這些動作的表達正透露出他心中孤單的情緒。在外地生活的人應該能深刻體會這種孤獨感,尤其又是一個人時。而導演藉由這部分去說明身分認同的問題,來到美國的青年,是否認同他是移民者,另外,青年外送到府時外國人對於亞洲人身分的認同,跳脫影片,我們也可以反問自己是否認同我們現在的身分,我是位外送服務生,對於我的職業,我是否需要認同或者不需要,這其實是要我們去省思的,我們有很多身分去選擇,但非得要做選擇嗎。
而青年與父親(鹿瑜 飾)互動的部分,由於和彼此的疏離,青年想修復他們之間的關係,探望父親京劇的表演,幫父親按摩腳底,藉此建立更深固的感情。我們也渴望親情,儘管平時沒什麼互動,但有困難時卻是很可靠的支柱。而父親化成女裝表演,導演也闡明對於性別的認同,特地使用打扮中性的女星瑪林黛德麗來當尋母照片,京劇表演角色以及青年對於他自己性傾向的疑惑,這些也是希望我們去思考的部分,非得要中規中矩? 這樣一定不對嗎? 在最後青年開啟已搬家鄰居韋恩的抽屜而飄出黑色氣球,也又表明了我們對於事物限於窠臼的認知,為何是氣球? 壯碩陽剛的韋恩怎麼會玩氣球? 工具箱較為合理? 雖然導演的回應是說韋恩很頑皮把汽球放在裡頭,其實也隱喻告訴我們對事情不需要事先圍囿我們的想法,跳脫既有的範圍裡,重新去看待事情的發展。而氣球,導演設定黑色代表懸疑,但是我們也可以解釋成青年那塊陰鬱的部分,或者韋恩班搬家後留下過去遺忘的部分;又例如青年吹泡泡,導演認為是很夢幻輕盈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想成是青年的孤獨狀態或是內心仍有一塊淘氣開朗的個性。本片最大特點就是片裡頭實在是有很多象徵性的東西,有很多解讀的空間,觀眾可以盡情地去想像,它們可以解釋成什麼,可以代表什麼,這也反映了我們觀眾的內心世界,原本是要看影片的,也不自覺的在觀看自己。
影片裡頻繁出現的樓梯,正是連接青年與外國鄰居韋恩的主軸。台灣青年,去找他母親,與之對比的韋恩,試圖忘記過去的事,特地買了錄音帶無時無刻聆聽「如何忘記你不想記得的事」,也嘗試舉凡記電話號碼,打拳擊,免費針灸醫療,想展開新戀情來遺忘等等。一位是尋找,一位是遺忘,這是人生會遇到的課題,我們有想追逐的方向,也有想忘記的事物,但有時猶如那兩位總是在樓梯間錯身而過。當我們奮力專注去遺忘時,似乎也暫時忘記了該去努力追尋的目標。而後面青年好不容易進入了韋恩家裡,卻早已搬家了,翻箱倒櫃拿出內褲深吸,那氣味似乎也暗示了單戀偉恩的想像,手裡揉著內褲也可表示為親密接觸。運用物品象徵的拍攝手法,除了思索其含意外,也增添了許多藝術感。最後青年跳起舞來,雖目標雖未尋找到,或許得到的是在尋找的過程裡,所獲得的滿足吧?
原文出處:『有位叫電影的朋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