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1 生之詠嘆─談《上帝的男高音》

撰文:廖志峰

我不喜歡看韓劇,韓劇強烈的愛恨情愁,常糾葛在親情倫理與商業利益的窠臼中,充滿了嘶喊,一再重複,讓人厭煩。但韓國電影呢?之前只看過一部《末日列車》,對劇情的緊湊,和影片本身的力度,印象深刻,這種印象源自於該片與好萊塢商業片簡直如出一轍,如果不看介紹,除了最後出現的韓女代表人類生命的延續外,你不會認為這是部韓國片。在這樣的印象下,便想看看《上帝的男高音》(The Tenor - Lirico Spinto)會如何呈現?有沒有不同的風貌展現?

這種好奇的另一原因在於,這種歐式題材的歌劇故事,最適合美式商業電影的包裝,《上帝的男高音》取材自真人實事,故事主角裴宰徹出生在南韓,赴義大利深造,從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美聲橫掃歐洲所有歌唱大賽,轟動全世界,美國時代雜誌TIME盛讚他是「百年一遇的好聲音」,允為音樂界新興的天之驕子。但就在事業正要攀登高峰之際,在一次排演中突然倒下,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癌,雖然手術成功地挽回生命,卻因此失去了天籟般的嗓音。人生際遇就此急轉直下,電影的戲劇的張力也在此,看這個被上帝賜予的美聲歌喉是否被上帝收回,或是東山再起?

圖02 生之詠嘆─談《上帝的男高音》

他從義大利到德國發展,想以德國為中心在歐洲發展,背後有很韓式的出人頭地的意志,賣力地抓緊每一個演出機會,以致缺乏適當的休息。當他病倒後,遭所屬音樂廳解約,這時對他伸出援手的,卻是日本的經紀人。這個年齡相仿,對音樂充滿熱情的日本經紀人本身財務狀況也捉襟見肘,卻願意花費心力在他身上,也許有商業的盤算,但更多的是基於友誼和惜才。裴宰徹重返音樂舞台之路就從日本展開,由日本名醫為他重建聲道,這個手術對這位名醫也是一種挑戰,他不僅要讓病患恢復說話的能力,還要讓他能夠唱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這位名醫達成了。手術後的聲音雖沒辦法達到原來的高音,但還是能有一定的音域。看似柳暗花明,但還有一個問題接著產生,就是因第一次手術遭切除的肺,導致肺活量不足,無法聚氣。

電影前半段的豪華歌劇場景與後半段無聲失色的人生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心繫的懸念也在此。重返舞台的歌唱家以〈奇異恩典〉作為復出的第一首歌,之後便以恢復的歌喉繼續傳揚這上帝的恩典。與預想的結局不同,他並沒有重返歌劇的舞台,反而以歌唱為福音的見證,一切榮耀歸於主。但電影最令人動人的部份卻在於所有人為的努力挽救,在於親情的支持和友誼的信守,在神蹟之前的人的集氣努力,終而導向最後的結局。韓劇裡所看不見的柔軟人性卻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來,而且更藉由一個日本經紀人來展現這種人性的純真善念,有一種熱情和冷硬的對照,文化性格的差異呈現,耐人尋味。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呈現的部份,這部放入歌劇元素的電影,讓影像更為華麗豐富,對舞台下的歌劇名伶眾生相有著更細緻的刻畫,真實感不下於紀錄片,裴宰徹在排練莎士比亞名劇的〈奧賽羅〉時倒下,詠嘆的歌詞反襯他當時的心境,頗含雙關。這部電影讓觀眾除了電影本身以外,又多了歌劇精華的欣賞,令人回味,可說值回票價。

 

廖志峰 ◎允晨文化 發行人

 

arrow
arrow

    sw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