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he_morisot_grab009_05  

鄭治桂 ◎畫家

命運

但這兩個人的命運早已寫好,並等待各人將角色填入。馬內早已結婚,茉莉娑卻已年近三十,在姐姐、父母操心的關頭,展開自己的繪畫生涯,內心又欽慕馬內的才華與堅持,姊姊出嫁後,她那「繪畫是一切」的念頭,也不免動搖。

我們從歷史學家的觀點與事件中,去感受這位才氣過人的女性畫家的畫作,卻未必理解他跟馬內之間心靈上的交流,男女欽慕的情愫,想當然耳,也無待她去世後女兒茱莉(Julie)出版的日記與書信集來證明;馬內與她亦師亦友的心靈探索,早已超越一般畫友的情誼,只是曖昧更美,本片的觀點堪稱中庸,並未誇飾,在一個半小時的劇情中,以轉場和細緻的對話轉折心理層次。略知印象派史者都知道,茉莉娑最終嫁給了馬內的弟弟尤金(Eugène),這個結局彷彿讓大家都鬆了口氣,也讓茉莉娑從此有了一個幸福的歸宿。但電影結尾卻是:茉莉娑「決定了」嫁給馬內的弟弟尤金(Eugène),這個「結局」卻讓大家開始想像,茉莉娑從此會有一個真正幸福的歸宿嗎?

許多年後,當茉莉娑和女兒茱莉畫入雷諾瓦的肖像畫中,從雷諾瓦的幸福筆調回顧這一切,世人也將同意她所做的艱難而睿智的選擇。但是三十三歲的茉莉娑,當初是如何做下這個令她難以割捨的決定?

茉莉娑初見馬內的《奧林匹亞》時年方二十四、認識馬內後,著白裙為他做《陽台》模特兒的1868那年,她已二十七歲,又經歷了獨自遠赴羅里昂(Lorient)濱海探訪婚後的姊姊,時值普法戰起的1869~1870年,兩人的來往一直到畫商登門邀展,而終於參與了印象派聯展的1874年,在這一年,《陽台》之作的六年之後,三十三歲的茉莉娑決定嫁給馬內的弟弟尤金,成為馬內家族的一份子。兩人的名分確定了,而心靈知己的關係並未改變,甚至更密切,一直到九年之後的1883年馬內去世為止。

berthe_morisot_grab029_05

這部長度100分鐘的畫家傳記片,在劇場般的廳堂與畫室中轉場,和海邊大風景的意象對比中切換,令人不察覺時光穿梭、人事變遷,六年中過去了,女子的青春逝去如此之速,令人惘然。而她,與馬內相見、對語,在畫布之前,在羅浮宮中,在家中的沙龍,在馬內的畫室中,在果決奔赴圍城的巴黎城路上,那一份心事凝結與沉默的眸子卻依然如是,欲言又止,彷彿時空為她的心境、為他的姿態而暫停了。

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卡洛琳尚普蒂耶(Caroline Champetier),並未炫耀她的影像魅力,她以女性的視角編織細微心緒的層次,卻以理智的調度、沉著的節奏,將本片的焦點投注在女主角瑪琳德勒泰姆(Marine Delterme)的身上。飾演莫莉娑的瑪琳德勒泰姆,她的扮相與眼神確實逼近十九世紀留存至今的黑白照片。畫家執著的氣質與內裏反複的心緒,她演來飽滿,女性的魅力卻收歛得不輕易流露,這是身為女性導演刻意節制使然?感覺上卻一反法國電影偏愛美化女性藝術家或作家的「浪漫傳統」了。而飾演馬內的大帥哥馬力克齊狄(Malik Zidi)的確迷人,但口白鋒芒盡露的他,與大上茉莉娑九歲的馬內,那從自畫像與封丹拉圖爾(Fantin-Latour)所畫的肖像畫裏中產階級的世故氣少了些,卻多了點公子哥兒們輕佻味兒。

這部輕短,卻濃稠的時間影像,以低沉的調子描繪著一個女子,穿越時間與失重狀態的空間,她的痴心與節制,緣繪畫而生,既純粹卻又矇矓。

 

本文係為摘錄,原文概分【她的眼眸】、【馬內】、【命運】、【風景中】、【選擇】等五個章節。欲觀看全文,請連結至:http://blog.roodo.com/chengk/archives/25403098.html

 

arrow
arrow

    sw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